企業故事
您的當前位置:首頁 > 企業故事
庚子年的春天是個別樣的春天。
“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,全市城市公交、地鐵、輪渡、長途客運暫停運營;無特殊原因,市民不要離開武漢,機場、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。” 2020年1月23日(24日除夕),武漢市(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)一紙“封城”通告,像驚天霹靂,在九省通衢上空炸響!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打破了中華民族傳統春節的熱鬧與祥和,讓人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。
湖北告急!武漢告急!
就在前一天,結束一年的忙碌,揣著漢、藏新年兩周假期的喜悅,搭乘成都雙流至上海浦東的航班,與在滬上班的小帥哥會合,計劃來一個“痛快淋漓”的江南古鎮之旅。
計劃趕不上變化。
疫情的蔓延與肆虐,改變了所有人的日常。
疫情也毫不留情地粉碎了我的小期待。退掉預訂的景區房間、車票,看著為此行準備的相機新電池、快門遙控器,還有為夫人專門選購的應景漢服發飾,悵然若失。
除夕之夜的央視晚會,歡笑聲淡了些許。未經排練的抗疫特寫與誓言牽動著14億中國人的心。
大年初一,黨中央的聲音傳遍大江南北。堅定信心,同舟共濟,科學防治,精準施策。一場疫情阻擊戰在華夏大地全面打響。
坐在上海市郊的出租屋里,未能成行的那點小缺憾很快消散。不聚集、少出行,阻斷病毒傳播,是政府的號召,也是普通民眾能為抗擊疫情理應做出的選擇。
電視、手機成了聯系外界的唯一渠道。
抗疫逆行醫務人員的堅毅身影,運送物資飛機的隆隆聲響,人民子弟兵的鏗鏘腳步,基層社區管理者的平凡話語……還有火神山工地的徹夜燈火,武漢市民窗口傳出的悠悠國歌。堅強的領導,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,雖歷經磨難,仍百折不撓的精神,所有的一切,筑成了戰勝疫情的銅墻鐵壁,匯成了蕩滌病毒的滾滾洪流。
2月1日,回到離別一周多的成都,覺得是那么熟悉,又是那么陌生。機場、車站、街道沒有了往日的喧囂,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須佩戴口罩,地鐵上、公交車上乘員稀少。自己小區門口張貼著“返蓉人員登記點”的告示,測量體溫并登記個人相關出行信息后,方可進入那個常駐的“安樂窩”,電梯間充滿濃濃的消毒藥水的味道。
隨著疫情變化,社區網格化管理不斷加強。本小區也先后采取保留1個進出口,憑證出入,戶限1人等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。元宵節前,小區樓下門店多閉門謝客,過去樓前熙熙攘攘的小商販也難尋蹤影。藥店雖照常營業,但門前大多貼著口罩、酒精、消毒劑缺貨或售罄的告示。
疫情拉開了人的空間距離,但不能拉開人的心靈距離。居家的日子里,一次次被抗擊疫情的英雄故事所感動,被平凡人的義舉所溫暖。同時,也被那些制造恐慌、抹黑政府的負面信息與惡語謠言所激憤。我們需要團結與信心,我們也無須避諱反思與批評,但我們不需要乖戾與沮喪。我們確實存在疫情預警滯后、防護物品脫銷、住院病床短缺等等現象,說明我國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,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還有很多事要做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但大難當前,惟有萬眾一心,挽起臂膀,守望相助,同舟共濟,才能迎接挑戰,擁抱勝利的曙光。
2月10日,開始利用公司OA系統、微信平臺在家網絡辦公。
2月16日,自己返蓉居家觀察14天期滿。作為公司成都片區防控疫情負責人,準備次日去辦公區處理有關疫情防控事務,不料因偶感風寒,出現低熱腹瀉癥狀。親朋同事得知后,引起特別關注。關鍵時刻掉了鏈子,頗感郁悶,好在癥狀很快消失。雖只是一場虛驚,也感觸良多,真應了那句話:世間一粒塵,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。
截至2月23日,全國確診病倒77048人,死亡2445人,醫務人員感染逾3000人。病毒就像看不見的惡魔,無孔不入。地處大山深處的四川甘孜州道孚縣不幸成了疫情高發區,四川省確診526例中,道孚縣就有64例之多,達到總人口的千分之一左右。
武漢封城已一月,疫情防控形勢出現了積極變化。疫情拐點的討論、階段性成果等詞匯現諸自媒體;官方也審慎發出有序返工,盡快復工復產的聲音。既要抓疫情防控,又要兼顧經濟發展,做到分級分類,科學應對,方為上策。
明天可到辦公區上班。職場三十五載,還從沒有這么長時間與辦公場地疏離,倍感與同事們朝夕相處的日子是那么值得珍惜,平平常常的的歲月是那么的美好。
花草識風月,蜀地春又來。小區院里矮墻上的迎春花,恣意伸展著柔軟的身段,花壇里的海棠綻放出美麗的笑容。陽光從書房的窗口照進來,花架上的蘭花、多肉植物依舊愜意地沐浴在溫暖的春光里。只有茶幾上的醫用口罩、消毒酒精,在悄悄訴說,今年的春天是一個不比尋常的春天。
庚子春殤,不能忘卻,不應忘卻。
擷點滴,略記之。
作者:劉奮為,2020年2月23日夜于成都